关于车载交互(HMI)的一些探索,用一些试验和案例来进行探索与验证。
这次我们不聊视觉,也不畅想未来,只说说当下HMI产品设计与交互体验。
本文内容会涉及一些专业的汽车知识名词,因为篇幅有限,如有些知识名词不太明白可以百度一下。
别看错了,不是HDMI!
说到HMI大多数设计师应该是既熟悉又陌生,HMI是Human Machine Interface 的缩写,“人机接口”,也叫人机界面,人机界面(又称用户界面或使用者界面)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 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领域都存在着人机界面。
听起来是不是觉得这不就是UI吗?有什么区别吗?emm……的确…似乎…差不多…几乎是没有区别的,只不过是在某些场合和设备上管他叫UI,比如移动端设备,而在另外某些场所和设备上管他就叫HMI,比如汽车车机和数控机床。所以这个概念也不用去特别较真,HMI就权当做是汽车上的UI界面吧。毕竟汽车是高科技与工业结合的完美产物,“HMI”念出这个词时候就感觉是蛮专业的!很般配!
HMI前世与今生?
刚才说HMI最早更应用于工业上,比如常见的各种机床、制造装备。
或者说让时间在向前推进一点!
而这里通常意义的HMI则更加聚焦点,基本特指汽车车机或者车载多媒体设备。
说到这里还是要从车载仪表盘说起,从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世界第一辆汽车,距今已经100多年的时间了,在那些还没有HMI这个名词的年代,那么他是以什么形态出现的?那就不得不提“仪表盘”了。
当然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去评测谁家HMI更优秀,而是希望通过一些假设、实验和推断,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更有效的设计HMI。
屏幕越大越好?车内到底需要几块屏幕?
我们先从屏幕开始。
说到屏幕,设计师都是比较敏感的,因为我们最终的设计交互创意都是需要都是在屏幕上显示展示出来的,HMI当然也不例外。现在在车载屏幕上你能看到最大尺寸多大?
拿特斯拉为例,Model S和Model X车型都是17英寸,Model 3为15英尺。
当然他肯定不是最大的,熟悉汽车朋友你应该知道我想说谁了,没错就是他!拥有48寸可多段升降屏幕的BYTON新能源概念车M-Byte!48寸的确很夸张,难道屏幕越来越大就是未来HMI的方向吗?
当然这个问题肯定是否定的,为什么?那就要从车载屏幕的作用来说起。
首先我是作为一个曾经就职于汽车公司的设计师,并且是一名地道的汽车发烧友,凭借对汽车还算熟悉和热爱做出一些产品交互分析,以下如有不妥之处还望海涵。
汽车内屏幕的作用
按照功能场景总体可为三类:主行驶状态信息、附设备状态信息、多媒体&外设
不可缺少还需要与使用者与场景结合,我们先来做一个大概的用户画像
对应这些需求,汽车需要有仪表台(屏)控制和显示的区域有五个。
五个区域分别是:
1、主驾驶仪表屏
2、中控台控制(屏)
3、后排娱乐屏
4、副驾驶信息屏
5、扶手控制台(屏)
其中前三个是主流配置,后两个比较少见。
关于汽车设备这块我们不做深入展开了,毕竟这篇文章主要讨论的还是设计,直接看结果!
题外音:屏幕安全性的考量
汽车是比较特殊的设备,基于安全性考虑,汽车内屏幕尺寸不易太大与太多。
屏幕总体为玻璃材质,但与车窗风挡玻璃的材质不同,当汽车遭遇碰撞的时候,车内屏幕极易破损并形成尖锐物,极大可能会乘坐人员造成二次伤害,所以车内屏幕不易太多,更不易太大。虽然车载屏幕变大变多已不可逆转,而且随着屏幕技术的提升,柔性OLED的应用也将会在一定范围解决安全问题。但也需要汽车相关设计者多在安全方面进行考虑,任何产品体验应该建立在安全基础之上的,特别是交通工具。
物理实体按钮过时了?
为什么大屏幕操控成为了当前的HMI主流了呢?那不不得不去提一下另外一个我们熟悉的设备–手机!
同样一个有限的区域,如果用物理按键那么这么区域只能是固定的功能,而屏幕就可以无限扩展。特别是在汽车中控屏上集成内容会很多,体现就更加突出。
但是在汽车上的全部使用屏幕真的是最佳选择吗?显然这是有待商榷的。
不可否认屏幕的确有很强的扩展性,但是缺点也是明显的:1.触控反馈缺乏 2.交互效率不高
对于这样的判断,我们可以通过两个实验来进行验证。
将类似于Surface Dial这种智能按钮交互装置引入汽车的屏幕控制中,每个按钮可以根据情景进行自定义,并且吸附到汽车屏幕的任何位置进行交互操作,相信这一定是一种全新的使用体验。当然这一定是需要解决比如吸附力、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
屏幕触控反馈
虽然目前的屏幕还有无法做到完美触控反馈,但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硬件技术来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比如Tanvas Touch,其定义为 “手指与触摸界面之间的电子压力控制”。简单来说他们的产品就 “皮肤的磁铁” 一样,能够更加精准的感应手指的动作,最后结果就是比 Apple 的 3D Touch 更加具有压感的触摸操作表现。
原理是利用手指尖触摸显示屏时产生的静电引力来模拟触感,通过电磁脉冲把更精确的反馈发送到用户的指尖。
Tanvas 也正在与汽车制造商们合作把这项技术嵌入到汽车或屏幕上,让人们更容易感触受到不同物体的表面。
也许在未来我们真的会遇到他。
未来总是有无限畅想,你有好主意吗?欢迎交流!
评论回复